包孝肃公祠前忆先贤 廉洁教育常抓不懈
——合肥工大附中高中第三党支部主题教育活动剪影
2020年7月22日下午3:30,合肥工大附中高中第三党支部的党员同志们齐聚包公祠,瞻仰先贤遗风,励志要将廉洁清风代代相传。
包公祠,全称为“包孝肃公祠”,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、礼部侍郎、开封府尹包拯的专祠,明弘治元年(1488年),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,后易名为包公祠。“孝肃”二字,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,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。
高中第三党支部的党员同志们跟随导游,越过绿树荫庇下的小桥,便是白墙青瓦构筑的三合古院。两扇黑漆山门上,由隶书撰写着“忠贤将相”、“道德名家”字样的对联。东西两边侧门,分别题写着“顽廉”、“懦立”(“顽廉懦立”是成语,意思为使贪婪的人廉洁,使懦弱的人立志)。整个祠的外观看上去古朴庄严,令人肃然起敬。包公享堂内,端坐包拯高大塑像,威严不阿,表现了“铁面无私”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。
(高中第三党支部的党员同志们齐聚包公祠瞻仰先贤遗风)
享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;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,内有古井,号“廉泉”。亭栏画栋顶端雕有浮龙,晴天白日,龙影映人井底,随着井水晃动,如龙飞舞,俗称“龙井”。
祠四周即包河,相传生红花藕,断之无丝,“包老直道无私、竟及于物”,因此传为佳话。
随后大家随导游前往清风阁,继续瞻仰包公的生平事迹,并了解宋代庐州市井繁荣的景象及合肥地方传统文化。
清风阁坐西朝东,与包公墓遥对呼应。阁高42米,明五暗四,共九层,登顶可俯视城市风光及整个包公文化旅游区的秀丽景色。
最后大家一起去瞻仰了与包孝肃祠紧连的包公墓。
在专业人员的讲解下,党员同志们对一生“忠孝”的包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,不由得更加肃然起敬,纷纷表示,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,不仅自身要做到廉洁自律,廉洁勤政,还励志要将廉洁清风代代相传。
支部通过这次党员主题教育活动,也意在引导党员同志们瞻仰先贤遗风,要将廉洁教育常抓不懈。此外还认识到要充分利用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正能量,深入地挖掘历史渊源、丰富内涵、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的廉政文化,以加强廉洁文化建设。
同时,不断创新宣传和警示教育方式,增强廉政教育的亲和力、吸引力和渗透力,真正与公众在心灵上、行为上、感观上达到交流和沟通,在文化教育基地内获得的既有知识的增长、故事的累积,更有心灵的滋养、思想的净化,从而发挥出无可比拟的廉政教育功能,让廉洁光荣、腐败可耻成为每一个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。(文:贺蓓/图:何黎明)